3/24/2011, 3:34:47 AM
现在知乎
火了,连带关于它的讨论也很是热闹,大家争议它的邀请机制,争议知乎在这种深度的问答模式在夹缝的生存·····
我在没有注册前这样想:
我也是死乞白赖向人要了一个。
在今天体验了一下,切实的感受了一下。
首先在使用前后并没有明显的可察觉的感知差异,这样不坏,至少做到了产品的营销形象和自身形象的相对统一,这样对于新用户的初期认知就达到了,没有感受的前后落差,因为先入之见,也就达到了一个好的首因效应。
因此可以说知乎有了一个好的开端。
再来说说它的邀请机制。毫无疑问,好的品牌在其背后肯定有一个好的认知,好的被需求。被认知需要去营销,需要去运作。对于知乎这样一个创业性的关系型的网站,首先要保证的是在能够运营的基础上保证大体正确的反向,因此限制注册,控制整体用户的质量,首先邀请第一批用户,作为“种子”用户,来构成网站的初期的大的关系中心,这批的质量可以说是100%的,然后在通过第一批用户去邀请第二批,一次类推,来丰满用户,来完善甚至发展基于知乎的小关系,或者对用户关系的归类,形成各自的体系。这样有个问题就是这种层层邀请带来的用户质量肯定有所差异,我想就要看具体是怎样的邀请机制,无论是人工还是算法,对于前期阶段邀请机制本身和邀请来弥补质量梯度性差异,或者有意的引进一些个类,来调和网站基因里的“硬度”,况且我也相当同意“显性内容决定论
“一个网站的好坏得益于它所呈现的20%的它所认为的优秀。
而后期的发展,毕竟前期有同类的众口相传,有用户求奇的动机,在经过这个阶段在进过短期的高峰之后,就要看如何增加对用户的粘度了,关系可以长久但是在目前群魔乱舞的情况下,如何”占了山头,又有粮草“,就看造化更要看知乎团队的能力了。
嗯,以上想法源自他人,出自我口。